俞畅官方网站
http://1992.diaosu.cn
俞畅首页>文章>正文

PChouse太平洋家居网采访录

更新时间:2024-11-23 06:12:39 作者:俞畅
  • 尊敬的  俞畅  先生  :

  • 您好!

    作为获奖无数的雕塑界大师,背后肯定有很多常人所不知道故事和经历。您对现在公共艺术的看法是怎样的?您怎样看待雕塑和城市的关系?您的雕塑作品背后有什么趣事?

    诚邀您接受太平洋家居网的特邀访谈,请您予以考虑并安排采访时间。

  • 采访录

    1、俞院长,感谢您接受太平洋家居网的采访。请问您是何时接触素描与雕塑?

    嗯,素描是绘画的一门基础,我很小的时候学习绘画就开始素描练习,和其他普通懵懂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不同。接触雕塑就要晚一点了,那时候嘴角已经有点胡子了。

    2、您以前是学素描的,后来是什么原因使您从握画笔转至握刻刀?

    哪里,哪里,我怎么敢说是专门“学素描”的?本来想偶然画点猫猫狗狗算了,我很敬佩有这方面造诣并能开设学科的人。我从事雕塑也是机缘巧合,我发现自己对形体的表达需要有更充分的途径,特别是对体量的展现和创造,很有趣味。

    3、素描是平面的,但雕塑却是三维空间里的实在的物体,素描的经历会对您进行雕塑创作产生什么影响?

    素描的经历使我觉得做雕塑需要花更大的体力,出更多的汗。不过,从平面到立体的确有一个转化的过程。造型的思考与表达之间其实存在一个“通道”,这是一个人思维的定式,或者通常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每个人的“风格”问题。平面与立体,只是最终的表达结果。素描可以使人掌握一种表现对象的技术,当用立体的眼光去想东西时,平面的表达就会有纵深的理解,并不相互抵触的。

    4、这么多作品获奖,您最喜欢的三个作品是?为什么?

     

    5、您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获奖?

    我女儿给我颁发的“戒烟成就奖”。

    6、 雕塑经历了从刚开始西方的写实主义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抽象主义,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?

    现在似乎已经过了大谈主义的年代,西方艺术的流变也是迅速的。雕塑给人从写实到抽象的泛化感觉,自然要归因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工业和科技文明的直接影响,你完全可以说我们现在拿着的手机都是一件件抽象的雕塑。

    7、巴黎的凯旋门、新加坡石狮这些雕塑一开始是公共艺术,但现在成为了城市的标签甚至推动了城市的发展。利用公共艺术推动城市的发展,您觉得中国还需要怎么做?

    你谈的这个公共艺术的概念应该是当代的概念,考虑到历史的因素,套用在当时或者并不完全吻合。但是,无论是一个特定纪念意义的雕塑还是趋于纯艺术表现的作品,放置在大庭广众的之下,就必然要接受公众和历史的评判。

    至于公共艺术在当代中国推动城市发展,我想,首先这方面艺术的形式可以很多样,并不局限于雕塑领域,广场舞也可以;再者,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下讨论所谓“公共”的地方,无疑更多的指是人类生活相对频繁涉足的地方,包括美术馆。而要成就“公共艺术”,则需要公共意识的参与。中国幅员辽阔,地区间的差别不小,无论是城市发展程度的差异还是文化传承的不同。不过,总而言之,有公共之心,方能宽容和接纳多方参与的公共艺术,不要简单粗暴地限制某一种类型,至少让那些有文化创造力的东西停留一段时间,让大家评判。

    8、现在有很多新落成的雕塑被人诟病,落成不久就被拆除,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?

    当今公共空间其实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,特别是在高楼林立和迅速发展的城市里头,大多已经形成一定的文化圈特质。公共空间其实涉及公众意识的参与和社会力量的共谋,在期间放置作品,这里一方面是艺术家的思考问题,同时也有掌握空间话语权者的选择。其拆建过程到底是不是希腊神话希绪弗斯那样永无休止?我想还是交给社会学家和艺术史专家去研究。如果我们从长远而积极的视角看待这些现象,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中不可违逆的成长经历。

    9、除了雕塑,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兴趣和爱好?

    体育运动我很喜欢,比如篮球和游泳。

    10、家里会有很多不同的雕塑作品吗?

    嗯,你说的不同是指什么?不同造型的雕塑吗,嘿嘿,我家里放我自己的作品呢。

    11、您理想的家居生活是什么样的?

    清新的空气、窗外湛蓝的天空、周围是友善的邻居和朋友。

    ——我们往往从自身的点去考虑,但有时候你必须意识到生存和居住都永远在彼此的联系之中,你生活在他人的空间周围。

PChouse 太平洋家居网 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